ARM處理器的分類
基于指令集體系結構的分類:v1,v2,v5,v5TEJ,v6等
基于處理器內核的分類:ARM7,ARM9,ARM10,ARM11,StrongARM,XScale等
ARM芯片體系結構版本
ARM架構自誕生至今,已經(jīng)發(fā)生了很大的演變,至今已定義的版本有:V1版架構、V2版架構、V3版架構、V4版架構、V5版架構、V6版架構。
V1版架構
該版架構只在原型機ARM1出現(xiàn)過,其基本性能:
1、基本的數(shù)據(jù)處理指令(無乘法)
2、字節(jié)、半字和字的LOAD/STORE指令
3、轉移指令,包括子程序調用及鏈接指令
4、軟件中斷指令
5、尋址空間:64M字節(jié)(26)
V2版架構
該版架構對V1版進行了擴展,如ARM2架構,增加了以下功能:
1、乘法和乘加指令
2、支持協(xié)處理器操作指令
3、快速中斷模式
4、SWP/SWPB基本存儲器與寄存器交換指令
5、尋址空間:64M字節(jié)
V3版架構
1、把尋址空間增至32位(4G字節(jié)),
2、增加了當前程序狀態(tài)寄存器CPSR和程序狀態(tài)保存寄存器SPSR以便于異常的處理。
3、增加了中止和未定義二種處理器模式。
4、ARM6就采用該版架構。
5、指令集變化:增加了MRS/MSR指令,以訪問新增的CPSR/SPSR寄存器;增加了從異常處理返回的指令功能。
V4版架構
V4版架構是目前應用最廣的ARM體系結構,對V3版架構進行了進一步擴充,有的還引進了16位的Thumb指令集,使ARM使用更加靈活。ARM7、ARM8、ARM9和StrongARM都采用該版架構。
指令集中增加了以下功能:
1、有符號、無符號的半字和有符號字節(jié)的Load/Store指令。
2、增加了16位Thumb指令集
3、完善了軟件中斷SWI指令的功能
4、增加了處理器的特權模式。
V5版架構
這是最近幾年推出ARM架構,在V4版基本上增加了一些新的指令,ARM10和XScale都采用該版架構,這些新增指令有:
1、帶有鏈接和交換的轉移BLX指令
2、計數(shù)前導零CLZ指令
3、BKPT軟件斷點指令
4、增加了信號處理指令
5、為協(xié)處理器增加更多可選擇的指令
v6版架構
1、適合使用電池供電的便攜式設備
2、增加了 SIMD功能擴展,提高了嵌入式應用系統(tǒng)的音頻、視頻處理能力。
Thumb技術
ARM的RISC體系結構的發(fā)展中已經(jīng)提供了低功耗、小體積、高性能的方案。而為了解決代碼長度的問題,ARM體系結構又增加了T變種,開發(fā)了一種新的指令體系,這就是Thumb指令集,它是ARM技術的一大特色。
Thumb是ARM體系結構的擴展。它有從標準32位ARM指令集抽出來的36條指令格式,可以重新編成16位的操作碼。這能帶來很高的代碼密度。
支持Thumb的ARM體系結構的處理器狀態(tài)可以方便的切換、運行到Thumb狀態(tài),在該狀態(tài)下指令集是16位的Thumb指令集。
與ARM指令集相比.Thumb指令集具有以下局限:
1、完成相同的操作,Thumb指令通常需要更多的指令,因此在對系統(tǒng)運行時間要求苛刻的應用場合ARM指令集更為適合;
2、Thumb指令集沒有包含進行異常處理時需要的一些指令,因此在異常中斷時,還是需要使用ARM指令,這種限制決定了Thumb指令需要和ARM指令配合使用。



購物車中還沒有商品,趕緊選購吧!








